
中國電建救助志愿者小組泰國普吉島沉船事故救援(二)
7月10日傍晚,泰國Kosit Wihan 寺廟,大多數普吉島沉船事件罹難者遺體都安放在這里。中國電建志愿者和泰國中國企業總商會及其羅勇分會、其他中資企業代表向死難者敬獻了花圈,說不出任何語言,只希望這一切能告慰在另一個世界的同胞。
截至7月11日12時,沉船事件已經造成45名中國同胞遇難,仍有2人失聯,除去船底被壓的1人外,另外1人正在確認身份。
巨大的悲痛面前,同胞們迸發出強大的凝聚力。機場已經沒有了人頭攢動的景象,家屬們幾乎都已經到達了前方,現在的他們,正在經歷著最撕心裂肺的別離,看那一眼,留下永久的傷痛。
醫院方面聚集了約500人的華僑、華人社團組織等各界志愿者,他們陪著家屬寸步不離,陪著家屬難過哭泣,陪著家屬一步步辦理各種手續,陪著家屬就像陪伴著自己的親人。
海上搜救隊是由中泰兩國專業潛水員組成的救援團隊——“普吉藍海救援隊”,他們身邊的是中國電建志愿者。7月8日,中國電建志愿者翻譯組3人隨泰方軍艦前往沉船事故發生地點附近,承擔海軍和媒體之間交流的翻譯工作,因為天氣原因,海上作業依然存在著一定風險,三位志愿者清一色的男同志,他們要將救援工作投入的人力、設備以及救援進度等相關信息準確地翻譯給同胞。他們膚色黝黑,眼睛因連日暴曬已經有些睜不開了,眼里除了疲憊,更多的是焦慮和渴望,他們能做的只有在船上,不能下水,這讓他們時時刻刻更加煎熬。
參與打撈船隊伍的翻譯組成員周淼說,“第一次親身經歷這樣的工作,心急如焚,只恨自己不是專業潛水人員,不然可以立即下水參與救援,多一份力量就多一個同胞活著的希望?!?/p>
7月8日-9日,中國電建緊急救助志愿者小組的工作集中在碼頭指揮中心,主要聚集地點碼頭指揮中心、新聞中心、媒體服務中心是中國電建志愿者的主戰場。
7月9日因泰國總理要達到指揮中心現場,指揮中心開始封閉,中國電建的灰色制服就成了通行證,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中國電建是唯一泰國官方指定聽從中國大使館領導的救援志愿者團隊泰國官方指定。
“我們是指揮中心最特殊的一群人,我們的團隊實際承擔了泰國政府官方翻譯的全部工作,每場官方的新聞發布會,官方的口徑都是從我們這里做翻譯工作和溝通協調工作,包括中國的媒體和泰國的媒體?!敝袊娊ㄆ占獚u沉船事件緊急救助志愿者小組副組長、中國水電(泰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征說。
在指揮中心,翻譯組的主要工作是協調中外媒體與泰國政府的對接。從7日投入工作以來,翻譯組奮力配合泰方新聞組,工作到深夜是常態,力求發出的每一條中文新聞都準確無誤,為同胞提供第一手的救援進展情況。翻譯組辛苦的工作不僅服務到了同胞,也得到泰國民聯廳的認可。他們發出的每一條官方中文信息都出自翻譯組之手,多次在其官方Facebook上感謝來自SINOHYDRO(中國水電)的志愿者。泰國NBT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也幾乎把翻譯組當成了救援進展工作的代言人,每天中午的新聞連線直播都請翻譯組作為發言人用中文為觀眾匯總事故救援進展。
楊蜚霏,翻譯組成員之一,這幾天成了信息交流指揮中心新聞發布會的官方翻譯。每次新聞發布會之前,泰方人員就會緊張地找楊蜚霏作同聲翻譯,核對發布會流程。不論發布會是半個小時,還是長達兩個半小時,楊蜚霏小小的身軀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她都始終用鏗鏘的聲音,將準確的信息和不放棄的信心,通過各國記者的鏡頭傳遞給每一位關注搜救進展的同胞。
7月9日,是新聞任務更為繁重的一天,翻譯組不僅要負責例常的新聞翻譯,更要為泰國總理巴育即將準備的發布會嚴陣以待。翻譯組早上七點就抵達了救援指揮中心,協調50多家中方媒體登記安檢,發放采訪證,即時翻譯發布泰方的最新通知,各個忙得跟陀螺一樣,被各路媒體拉著采訪、咨詢。巴育總理抵達指揮中心后,總理發言的中文譯稿工作變得極其重要,從斟酌用詞到語氣語態的把握,楊蜚霏都力求完美,她的譯稿被泰方新聞中心選為官方中文譯稿發給各大媒體。
“伙伴們的努力工作使得事故救援中心的泰方工作人員之間形成一個共識:有難處有重要的翻譯任務就找穿灰色制服的中國電建志愿小組,他們的團隊很棒。每次看到因為團隊的努力而收到泰方贊許的眼光,我們都為團隊感到驕傲,為我們能為這次災難貢獻力量,能為同胞做些事情而欣慰”,翻譯組成員文輝說。
7月10號,救援行動還在繼續,但是絕大多數罹難者遺體已經找到,并開始了善后工作。碼頭的媒體和政府機構逐漸撤離,下午的新聞發布會后,民聯廳和海軍的負責人找到楊蜚霏說:“你們可不能走,我們在找到最后兩位失聯者后,還需要你們的幫助!你們灰色制服的SINOHYDRO就是我們的同事”。
在場穿著灰色制服的5個人瞬間眼睛就濕潤了,這些天來,泰方的公務員們在積極工作,而志愿者看著手中紙上那一個個同胞的名字,每一秒都是扎心的煎熬。當然,他們會留下來,不會丟下那兩位仍在失聯的同胞,直到等到他們的消息,“我們在這里,在這里等著你們”。
同胞之情,大愛無疆。志愿小組的服務在救援中心無處不在,大到協調媒體,安排中方專家的聯絡翻譯,小到住宿用車,都盡心盡力,為救援工作盡一份來自中國電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