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中國是我們的親密兄弟”
核心閱讀
距離4月16日厄瓜多爾大地震已經兩個月,目前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厄瓜多爾震后緊急處理工作已經走上正軌。在曼塔、波托維耶霍等重災區城市,房屋拆除工作已完成約50%,但民眾生活依舊艱難。
患難見真情。地震發生后,中國政府、企業和華僑華人第一時間給予人力、物力支持,受到厄瓜多爾各界廣泛贊譽。
厄瓜多爾地震發生后,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厄瓜多爾分公司迅速派出救援小隊伍趕赴波托維耶霍重災區,幫助當地政府進行清潔和消毒工作。圖為當地群眾與電建救援人員合影。圖片由中國電建集團提供
多數受災家庭只能依靠政府救濟生活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了波托維耶霍、曼塔等重災區城市,雖然重建工作已經步入正軌,但城市里的受災景象明顯可辨。災情較輕的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清理工作,而嚴重損壞區域被命名為“零號區”依然對民眾封鎖著。記者在駐地軍警的陪伴下進入一些“零號區”,眼睛所及之處皆是拆樓飛揚的塵土、張牙舞爪的斷裂的鋼筋和待拆危樓因中間樓層坍塌而“佝僂”著的模樣。在一個食品超市門口,往日五彩的招牌砸在地上蒙了灰,老鼠成了“零號區”里除了駐守官兵外唯一的活物,空無一人的街道像一個災難大片的電影布景。
在波托維耶霍,佇立在“零號區”最中心的是該市最大的商場,正門上方懸掛的時鐘永遠地停留在了4月16日當晚的“6時59分”。軍警告訴記者,地震后電力系統崩潰,時鐘立即停止工作,也成為了這場災難最真切的記錄者。據厄政府報告,地震給這個人口僅1500萬的小國造成了33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相當于在地震的4.5秒內損失了該國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近3.3%。厄瓜多爾救災重建委員會執行部負責人丹尼爾·桑托斯告訴本報記者,地震對數個城市的中心商業區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如果地震不是發生在周六的晚上,此時多數人都在家休息、娛樂,這個國家還將承受更大的傷痛。
多數受災家庭都在地震中失去了房屋和大部分家當,震后也難以迅速恢復生產和工作,災民們喪失了經濟來源,只能依靠政府救濟過活。
“我親眼目睹了弟弟和弟媳在地震中喪生,留下了3個孤兒給我。加上我自己的孩子,我要拉扯4個孩子長大?!?3歲的羅里亞·梅洛斯主動向本報記者講述她的遭遇。在交談的過程中,她的表情混合著痛苦和堅定。最讓她擔憂的不是已經發生的悲劇,而是未來該怎么辦,“我的房子沒了,也失去了工作,政府也不可能一輩子養著我們?,F在有兩個孩子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我需要收入來源”。
來自中國的異鄉人與厄瓜多爾心相連
波托維耶霍市市長阿古斯汀·卡薩諾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令我很感動的是,地震發生后中國火速派出了5架飛機為厄瓜多爾送來了5400頂帳篷和9999張折疊床,很多民間救援隊也自發地不遠萬里來幫助我們救災。在中國和聯合國等的幫助下,目前所有失去家園的災民都住進了安置區,”卡薩諾瓦在采訪中不斷強調,“中國是我們的親密兄弟,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公司直接找到我,給我們送來了4000多份生活物資,每份都用帶著水龍頭的塑料桶裝著,里面塞滿了大米、面粉等食品,以及牙刷、洗發水等生活必需品,給我們解了燃眉之急。后來,他們又主動提出要從自己的工地抽調建筑材料來給災民建設板房。”
6月初,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第二次親赴波托維耶霍考察電建板房的建設情況,對其質量贊不絕口,并當場決定將這13排板房作為學校和食堂使用,解決超過2500名初高中學生的上學問題。
“中國制造的板材質量越來越好,造出來的房屋也比較美觀。如果好好使用,板房的壽命達到十幾年毫無問題,”電建厄瓜多爾分公司總經理劉愛生說,集團在這個國家有不少項目,有些項目上不需要的板房肯定能在救災中派上些用場,為厄瓜多爾政府提供至少五六年的過渡期以重新建設新校舍。
中電建辛克雷水電站項目分部經理李忠綦已經在厄瓜多爾奮戰了6年之久,在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他便根據公司緊急部署組建救援隊奔赴重災區,在震中地區一待就近1個月。在重災區的多個小城,他們為災民送去生活必需品,并調來工地上的發電機、挖掘機、吊車等幾十臺機械設備幫助當地政府進行災后初步處理工作。
李忠綦告訴本報記者:“盡管我們說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膚色,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但他們的苦難我們感同身受。”由于這里靠近赤道、氣候炎熱,一旦災后清理工作不及時,暴發疫情的可能性很高,但是他堅持不愿離開,“厄瓜多爾處理這種大規模災害的準備不足,例如很多外部受損房屋他們不確定該拆除還是該保留。因此,我們就挨家挨戶地幫他們鑒定房屋主體情況,判斷是否為危房、能否經受余震的沖擊——我做工程建設幾十年了,有些經驗是這里需要的。”無數像李忠綦一樣的來自中國的異鄉人把他們的心與厄瓜多爾緊緊相連。
中國救援力量多方匯聚形成整體合力
記者在地震重災區采訪中還注意到,如今幾乎每個商戶、每幢民宅的外墻上都粘貼著國家安全指揮控制系統(ECU911)的宣傳畫,這是中國電子進出口公司為厄瓜多爾量身設計并提供技術服務的國家安全指揮控制系統,系統整合了警察、交通、消防、醫療等7個職能部門的資源,實現對應急事件跨部門、跨地域聯合處置。
震后,ECU911迅速承擔起了救災大本營的功能,提供厄瓜多爾全國所有地區的監控視頻、資源分布等重大信息,幫助厄瓜多爾政府第一時間了解災區情況、及時派出救援團隊?!拔覀內缃裾龝r時通過這個系統了解災區情況。” 丹尼爾·桑托斯指出,他們每天要進行大量的數據分析和信息匯總,中國技術編織的這張“安全網”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保證震后通訊設施運轉良好,華為厄瓜多爾代表處的搶修小組與運營商組成多個小分隊,深入了重災區的各個站點,一是維護、搶修受損設備,二是為災后話務量倍增做好準備。在波托維耶霍,當時傳輸機房內設備已經被砸得變形,但竟然奇跡般地仍在運轉,整個機房依靠著幾根竹柱支撐,卻保證了震后“黃金72小時”的救援通訊。
震后,公羊救援隊、中慈聯救災委、中扶救援隊和明珠救援隊等中國民間抗震救災專業隊伍也火速趕赴厄瓜多爾,并在厄瓜多爾華僑華人聯合會和中工國際等企業的協調下乘專機迅速抵達震區。同樣來自中國的地震救援信息處理組織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則與救援隊們密切合作,他們在網絡上發動了400余名志愿者,在地震中制作了14期簡報,排查了200多個村子的災情,翻譯了14萬字的專業材料,幫助救援人員對癥下藥。
根據厄方急需和災情變化,中國政府在已提供200萬美元緊急現匯援助基礎上,追加提供了600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援助,為超過28000名無家可歸的災民提供了臨時住所。
(本報厄瓜多爾波托維耶霍電)
網址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6/20/nw.D110000renmrb_20160620_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