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海外工程 多國點贊(熱點)
斯里蘭卡總統邁特里帕拉·西里塞納等人對K壩進行奠基。
日前,斯里蘭卡總統西里塞納、總理維克勒馬辛哈一同站在K壩壩基前,總統將象征紀念、祈福的吉祥物放入奠基石盒之中。這項由中國電建集團麾下水電十四局承建的K壩項目正式奠基,西里塞納總統稱之為“夢想的實現”——項目建成后將為蔬菜種植基地提供持續水源,使千萬斯里蘭卡民眾受益。
修復的穹頂針都插不進
雨季的貯水調節到旱季使用,中部的水調節到北部使用——這是水電十四局正在斯里蘭卡建設的內容。
M壩是斯里蘭卡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水電十四局正在斯里蘭卡建設兩大水利工程:莫羅嘎哈勘達水庫渠首工程(簡稱“M壩”)和卡魯干葛水庫工程(簡稱“K壩”),其中M壩是一座集灌溉、給水和發電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物,K壩為斯里蘭卡中部重要的大型水庫。
據了解,M壩項目是水電十四局首個海外EPC項目,公司承包工程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全過程,M壩所使用的技術規范與施工理念全部來自中國。
起初,中國的施工技術曾被斯方質疑。水電十四局斯里蘭卡項目經理李世中告訴我們,建設M壩1號副壩時,公司采用RCC工藝——現行碾壓混凝土壩體施工的一種工藝,即全斷面碾壓法。VC值,是中國進行RCC施工的一個重要指標,而西方則使用VB 值。斯里蘭卡第一次使用RCC工藝,半信半疑。如何打消懷疑?李世中回憶起那段一遍遍試驗、一遍遍進行現場實際碾壓對比、一遍遍優化工藝水平的日子,最終RCC工藝大獲全勝,贏得了斯方對中國規范和標準的首肯和贊許。
“我更傾向于把對外承包工程稱為 基礎設施合作 。早期我們只是國際市場的一個施工隊 ,但現在中國企業建設海外工程大都以EPC總承包業務模式為主,涵蓋了產業鏈前端的設計、規劃等環節,成為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發起人。目前,海外工程正朝著BOT等方向發展,將投資、建設和經營融為一體。”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介紹了中國工程企業海外承包方式上的變化。
6月20日,在莫斯科郊外五一村,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履約,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具體實施的中共“六大”會址修復工程提前10天竣工。莫斯科市文物局局長阿列克謝·葉梅利亞諾夫贊嘆道:“像這樣復雜的修復施工,在2018年甚至2019年完成都是符合常規的 ! ”
“六大”會址是一座俄羅斯古典弧形建筑,圓形穹頂修復工藝非常復雜。穹頂由20層圓形木結構拼接而成,每一層的木塊角度都不一樣。在修復過程中,為阻止寒風進入建筑內部、并達到飽滿圓潤的外形效果,修復項目團隊精確測量了每一層木結構的角度并根據測量結果制作模具,再用模具特制了302個木楔子放在每層木結構中間。竣工后的穹頂構件用針都插不進去。
在工程修復過程中,中建一局將先進的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技術)與俄羅斯傳統手工工藝相結合,只用293天就精準復原了這座18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
廣泛惠及當地民眾
“ 砰 地一聲槍響,大象龐大的身軀帶著悲劇色彩轟然倒下,鏡頭切換,腐爛的動物尸體和白骨在草間凌亂……”紀錄片《守望家園》中真實的場景震撼了觀眾的心。這部呼吁保護非洲野生動物、深入坦桑尼亞拍攝的紀錄片卻是由一家中國企業——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拍攝的。
“保利希望在幫助坦桑等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與之一道倡導保護好人類這塊最后的凈土。”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林這樣對我們說。
要致富,先修路,非洲各地點綴著一處處保利修建的路橋設施。
在蘇丹工作過的王軍營不會忘記修建蘇丹法希爾公路的幾千個日日夜夜。法希爾公路全長168公里,是連接蘇丹首都喀土穆與達爾富爾地區的唯一道路,蘇丹人民已經期盼了幾十年。
那時,王軍營擔任保利科技駐蘇丹代表處項目經理,經歷過高溫和沙塵暴,經歷過反政府武裝的搶劫和威嚇,經歷過連續七天的瘧疾和高燒,這些都沒有將他嚇倒。2013年公路建成,2016年舉行盛大的通車慶典,舉國歡慶,王軍營一顆心落了地。
這樣的項目還有很多:在埃塞俄比亞建成國家級計量中心,幫助埃塞方建立了基礎計量體系;為埃塞俄比亞船運新增9艘民船,其中2艘油輪的啟運打破了西方公司對石油運輸的壟斷;修建了蘇丹魯法大橋,在埃塞俄比亞建設了廣播發射臺站,變壓器生產線……
而這些遠渡重洋的海外工程,帶去的遠非工程本身。
清晨,斯里蘭卡的太陽升起時,年輕的姑娘娜勿達按時來到水電十四局M壩項目基地,在項目經理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這是娜勿達接受職業培訓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現在,娜勿達已經是水電十四局M壩項目勞工部副部長。
李世中向筆者簡單介紹了由中國電建開辦的這項職業培訓:2012年開始,對斯里蘭卡的工人培訓文秘、工程技術等技能。據了解,K壩和M壩工程為斯里蘭卡創造了3000多個就業機會。
有切身經歷的娜勿達看得更遠:水壩建設項目給當地年輕人提供了走出深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學到現代企業的運作方式,改變了世代務農的命運。
“金名片”加深國際關系
中國企業打造的“金名片”受到多國總統點贊:中國中車提供的機車和客車,飛馳在尼日利亞首條現代化鐵路上,總統親自乘坐表示滿意;保利科技公司承建的杜維姆大橋是蘇丹迄今為止建成的第一長橋,通車儀式上總統親自剪彩。這些“金名片”給中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許多亮色。
“金名片”也成了加深國際關系的金絲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姚新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認為,“對外承包工程在國際政治上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好處,有利于拓展對外關系,加深與 一帶一路 國家的友誼與合作。”
在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評選的2014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名錄中,中國內地企業上榜65家,占企業總數的26%。
邢厚媛指出,對外承包工程“為我們國家培育了一批國際化的企業,有效提升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保利集團公司董事長徐念沙從企業角度展示了這種自我提升的過程:“隨著 一帶一路 建設進展,中國企業在研發、技術、品牌上進行新的投入,引導國內產業轉型和再升級,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除了內在動力,外在學習也是其途徑之一,徐念沙表示,“學習借鑒海外成功企業的經驗,推動企業發展模式、產業戰略、技術路徑、商業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這其間的每個改革和創新都蘊涵著無限的機遇。”
網址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8/09/content_1702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