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探訪中國電建塔貝拉四期擴建工程
11月24日,中國電建水電七局新聞中心提質增效采訪組走進巴基斯坦塔貝拉四期擴建(土建)項目部,解密塔貝拉水電站的“升級之路”。
半個世紀后迎來更新升級
塔貝拉——這個目前巴基斯坦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其發電量占巴基斯坦全國的三分之一。2013年末,在經歷近半個世紀的運行后,它迎來了更新升級。根據規劃,四期工程將擴建141萬千瓦,在原有發電量基礎上提升40%。而它新的建設者是深耕巴基斯坦14年的中國電建水電七局。
“塔貝拉水電站經過半個世紀的沉淀,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技術積累,對我們的后續水電項目改造市場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椖坎考夹g經理楊合誼說。
塔貝拉水電站從一期到現在四期的建設跨越了近半個世紀,其有序的開發也值得后來的建設者所借鑒。到目前為止,電站周邊的生態保護得很好,青山綠水,成為當地有名的風景。
塔貝拉四期取水口基坑
塔貝拉四期項目廠房尾水
“升級”遭遇的攔路虎
項目開始之初,工程就給建設者出了一道難題,在新建取水口,需先將原有泄洪洞的閘門放下,但這個門槽從上個世紀70年代建成后就沒有動過,大量淤泥堆積在門槽頂部成板結狀。
“如果將整個水電站比作人體,這淤泥就像身體內的淤血硬塊,要在不影響其它器官情況下取出。”工程技術部負責人拓瑜向記者介紹:“借助醫生用針管吸取淤血的方法,我們開始了深水清淤,但水深10米其壓力就增加一倍,且基本沒有經驗可借鑒?!?/p>
項目部利用先進PTK即時定位系統,同時加上水下機器人代替人眼,對淤泥開始精確定點清除。歷時4個月,他們利用成熟的空氣提升系統清除了大約1.4萬立方米的淤泥,相當于三個籃球館那么大。
淤泥清理后,深水百米下閘對中國電建而言是首次。如何精確的下閘,需要人工輔助,水下120米,對于資深的潛水工作者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一個潛水員來回一次需要三四個小時,其有效工作時間也就三五分鐘。每位潛水員一天只能潛水兩次。
安全和履約成為項目建設者最頭疼的難題。
項目部聘請9位比利時和斯里蘭卡潛水高手,采用潛水員輪換方式去爭取時間。為達到最佳效果,他們還預演了一次下閘,根據采集到的數據進行細微的調整,然后進行第二次下閘,確保每一項工序都做到精準。
塔貝拉四期壓力鋼管岔管群
滴水不漏是突破
由于是新建廠房,需要對原泄洪洞的混凝土進行清除,而距原有廠房的最近距離只有30米,廠房還不能停產繼續發電。新廠房施工位于水電站回水區,施工面積狹小,設備難以施展,一面是新建,一面要保證原廠房正常運行。
項目部需要將每一項施工都精確到毫米。
“這是考水平的活路?!睏詈险x說,“既然是升級,就要拿出我們的水平來,不能比以前建大壩的意大利人差啊。我們的水平在這里代表的是中國水平,不能丟中國人的臉。”
項目部一出手,直腹式鋼板樁圍堰的防滲效果讓前來參觀的各路人馬豎起大拇指。
在直腹式鋼板樁圍堰施工中,就是先打下八個定位樁,其中最深的鋼板樁36米,然后利用鎖扣式鋼板將八個定位樁連成一個整體,如果不能精確下樁,那么最后一片鋼板就可能扣不上,而一次調整返工就需要十天半月。
施工中,項目部的工程技術人員將所有數據和計算都爛熟于心,反復核準,每天對定位樁和鋼板進行微調。與此同時,為了達到“滴水不漏”的效果,在圍堰中間采用高噴形成一條防滲墻,最深的高噴灌漿達到57米,而在國內,30多米的高噴就算是難度極大了。
無獨有偶,在新廠房的建設中,壓力鋼管群是一個小型的EPC。建設者遭遇了世界上最大的岔管群首次采用整體打壓,在如此之多岔管中保證水頭的沖力,減少水頭損失,而且要保證到3臺機組的岔口水頭大小一致。
“水頭損失是要罰款的,而且金額很高,不管從哪個方面講都必須做得漂亮。”楊合誼對此信心滿滿,項目部聯合成勘院開展技術攻關,近8000噸的鋼管,焊料240多噸……花了近1年的時間去反復計算,在現場施工中精確到位,嚴格過程控制。目前壓力鋼管群已完成60%,一個讓世人驚嘆的作品正一步步成型。
“本土化”帶來更多驚喜
在塔貝拉工地,巴基斯坦籍員工隨處可見。目前項目部巴方員工占70%,給塔貝拉地區帶來近4000多個就業崗位。行走在塔貝拉,所有的當地人都幾乎露出笑容,豎起大拇指合影,中國公司成了香饃饃,是他們口中的“巴鐵”。
24歲的當地雇員Hamid khan從項目營地的維護員變成項目部IT工程師,用了3年時間,跟著他的中國師傅李育博學習維修電腦、辦公用品,無線電,勤勞的年輕人通過不懈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Hamid khan告訴記者,他家里有6個兄弟姐妹,只有父親和自己在工作養家糊口。
27歲的安全工程師Haseeb有一個響亮的中國名字毛小龍,他在英國和阿聯酋打過工,放棄了異國他鄉的高薪回到家鄉工作,因為他熱愛自己的家庭,喜歡中國人平等對人的態度,中國人誠懇、熱情、善良,給生性活潑的他提供了一個很好就業環境。
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Fida告訴記者,從2002建設高摩贊水電站開始,他就和中國電建水電七局一起干,中國人教會了他很多東西,他得過項目部的優秀員工,還因此登上了當地的報紙,并且徹底改變了家庭的貧窮。他說,他愛中國人,他愛電建人。
在建設期間,項目部給附近的醫院、學校義務翻修,為他們送去價值100多萬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為學校送去課桌、板凳、書籍。事無大小,只要是力所及,項目部從不推辭。
在建設中,環保也是重點。在建設營地時,砍掉一棵樹,就會種上十棵樹。安全環保部的謝旨位告訴記者:“項目部所有的工程機械漏下的每一滴油,都要把土挖起來,進行無害化處理。”每月請第三方監測公司對項目周邊的水質、空氣、噪音進行監測。
正是這些一點一滴的細節,感動著熱情友善的巴基斯坦人,他們真切感受到中國人是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一樣呵護。(文/陳果 張占國 圖/田毅)
原文地址: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2016/1130/7095.html